俄乌战争,美国不管了,欧洲支持,这不妙啊,未来4年如果大毛放开打了,拿下乌克兰,再收了波罗的海3小国,最后是波兰,大毛疆土要直插西欧心脏了。你说欧洲会放任不管吗? 当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,俄罗斯军队在东部缓慢推进,乌克兰顽强抵抗时,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突然转向,宣称不再直接调解,让欧洲承担更多责任,这让许多人捏把汗。要知道,未来四年如果俄罗斯加大力度,欧洲的安全格局会不会彻底改变? 俄乌冲突从2022年爆发到现在,已经持续三年多,俄罗斯在东部地区逐步蚕食土地,比如最近一周内就占据了29平方英里的乌克兰领土,这相当于纽约曼哈顿的大小。乌克兰军队在缺少足够弹药的情况下,仍然通过无人机和导弹反击,破坏俄罗斯的补给线,但战线胶着,伤亡巨大。西方国家一开始集体援助乌克兰,但现在形势变了。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,政策出现摇摆,一方面威胁俄罗斯如果不尽快停火,就施加二级制裁和关税,另一方面又宣布不再直接提供免费武器援助,而是让欧洲国家购买美国制造的武器,比如爱国者导弹系统,然后转交给乌克兰。这等于把负担甩给了欧洲盟友。特朗普在7月14日会见北约秘书长时明确说,美国会制造武器,但欧洲得付钱,这被视为一种交易艺术。俄罗斯方面,普京表示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不以为然,继续强调军事主动权决定谈判基础,最近还发射了1500多枚无人机袭击乌克兰能源设施,导致大范围停电。 欧洲国家没有坐视不管,反而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。到2025年7月,欧盟已经提供了超过72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,超过美国的650亿欧元。其中,北欧国家和英国表现最积极,德国和法国也承诺提供更多防空系统和弹药。欧盟在7月18日通过了第18轮对俄制裁,针对俄罗斯的能源和金融领域,进一步冻结资产。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拉斯公开表示,欢迎特朗普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,但强调欧洲必须分担负担,不能完全依赖美国。 北约也在加强东部防御,增派部队到波罗的海地区,防范俄罗斯的混合战威胁,比如网络攻击和边境挑衅。俄罗斯近年来在波罗的海海域制造了不少事件,比如破坏海底电缆和干扰GPS信号,这让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高度警觉。这些国家已经脱离俄罗斯的电力网络,转而同步欧洲电网,以减少能源依赖。波兰作为前线国家,投入巨资修建边境壁垒,并推动北约在苏瓦乌基走廊部署更多力量,这个狭窄地带是连接波罗的海国家和白俄罗斯的关键通道,如果被俄罗斯切断,北约增援会很困难。 如果美国进一步减少介入,俄罗斯可能趁机扩大行动。未来四年,俄罗斯军队如果全力进攻乌克兰,凭借人数优势和伊朗、朝鲜的武器支持,很可能控制更多领土。但波罗的海三国是北约成员,俄罗斯直接入侵会触发集体防御条款,引发更大冲突。俄罗斯的策略更可能是混合战术,比如支持亲俄势力搞颠覆活动,或者在边境集结军队制造紧张。波兰作为欧盟大国,已经警告俄罗斯扩张会威胁整个欧洲安全,华沙政府加大军费开支,目标是建成欧洲最强陆军。 俄罗斯如果拿下乌克兰,再瞄准波罗的海和波兰,其领土将直达西欧核心地带,这会颠覆二战后的欧洲秩序。欧洲国家清楚这一点,不会放任不管。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多次在北约峰会上强调,必须加强自主防务能力,发展本土武器产业,避免过度依赖外部。欧盟还通过冻结俄罗斯资产产生的收益,向乌克兰提供额外资金,用于军事和重建。 欧洲的应对路径是团结一致,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,同时强化自身防御。北约计划在东翼部署更多快速反应部队,英国提供情报支持,波兰推动多边机制。中国可以发挥桥梁作用,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,促进地区稳定。长远看,只有俄乌双方回归谈判桌,保障少数民族权益,才能实现持久和平。欧洲如果保持警惕,就能有效遏制风险,确保大陆安全。